当前位置:首页 > 出行攻略与工具 > 正文内容

成都绿牌车超百万占路严重,限行引热议,官方这样回应

一百零八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成都街道上随意行驶,但早晚时段却越来越像停满车的场地。

李女士每天开车从华阳出发前往天府三街,路程本需四十分钟,如今却因拥堵延长至八十分钟。

她发现身边挂着绿牌的车越来越多,却从不用担心限行

成都新能源车限行_限行_成都绿牌车拥堵

统计表明,成都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已经超过一百万台,达到108万辆,这个比例占到了城市所有车辆总量的百分之十五点一,在全国范围内,非限购城市的这个指标中,成都位居首位。

更让人焦虑的是,成都汽车总量超过600万辆,全国第一。

有车主在麻辣社区发布信息,提议将新能源车辆与外地车辆都列入限制范围,该信息发布后三天内获得了上万个回应。

某些人表示:保护环境不意味着能够无节制地占用道路资源,另一些人则忧虑:如果不加以控制,来年的早晨交通高峰期可能会拥堵到必须绕行外环。

成都相关机构表明态度:国家层面不允许限制新能源车,当前政策也不会阻碍绿牌车按尾号通行。

外地车辆暂时不实施禁行政策,原因是缺少相应的购车控制手段,仅有出行限制作用不大。

这背后藏着三个真相。

第一,新能源车不等于不堵。

虽然零排放,但占用的道路资源跟燃油车一样多。

成都新能源车限行_成都绿牌车拥堵_限行

北京交通大学最新一项调查表明,新能源汽车在交通中所占比例若达到十二个百分点以上,其对于城市交通堵塞的消解效果便逐渐减弱。

成都已经跨过这条红线。

第二,外地车问题比想象复杂。

上海推行外地车辆工作日限行措施,2024年主要时段交通拥堵程度降低了百分之十八,这得益于当地施行了严格的牌照竞拍规范。

成都并未实施购置限制,仅对外地车辆进行行驶管控,这种做法或许会促使相关需求转向邻近城市进行车辆购买,然后运回本地使用。

第三,公共交通才是破局关键。

成都2024年地铁客流突破7亿人次,公交出行率提升10%。

但对比东京60%的公交分担率,成都还有巨大空间。

统计资料表明,公交出行比例每提升一个百分点,社会上便可以少有三万辆私家车被驾驶。

成都绿牌车拥堵_成都新能源车限行_限行

更值得关注的是,新能源车也在制造新的拥堵形态。

很多绿牌车主发现,不限行的特权让他们更愿意开车上班。

一位在软件园上班的开发人员表示:过去周五限行时还搭乘地铁,如今每日驾车,反正没有限制。

成都正在测试新的解决方案。

2025年将上线预约停车系统,核心区域车位需要提前申请。

另外设置了200公里公交专用通道,该通道仅限新能源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使用。

这些措施试图用精细化管理替代一刀切限行。

其他城市也在摸索。

深圳市针对新能源汽车推行记分制度,若个人驾驶此类车辆时,累计触犯交通法规达三次,其不受限制行驶的特权将被终止。

成都新能源车限行_成都绿牌车拥堵_限行

杭州试点核心区拥堵收费,新能源车减半但不免费。

这些做法给成都提供了参考。

再不限绿牌,明年可能堵到怀疑人生。

但简单限行又会打击新能源推广。

实现根本转变的关键在于:促使公共汽车运行速度提升,增加停车费用负担,提高违法行为惩罚力度。

乘坐地铁的速度超过驾车,违章停车一次的罚款金额相当于半个月汽油费,外地车辆进入需要缴纳拥堵费,这些情况都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决策。

城市治理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。

新能源车要推广,道路资源要珍惜,市民出行要便利。

这三个目标可以同时实现,但需要比限行更聪明的办法。

终究,确凿的环保并非要使绿色座驾占据所有车道,而是要促使众多人士甘愿弃用驾驶装置。

发表评论

(必填)
(选填)
(选填)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