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出行攻略与工具 > 正文内容

气象部门预警!未来48小时多地将迎强降水,这些出行提示请查收

气象部门最新发布的预警显示,在接下来的48小时内,我国多个地区将面临又一轮强度较高的降雨。这次降雨覆盖面积广泛,雨势猛烈,持续时间较长,预计某些地区的累积降雨量将超过100毫米。局部地区还可能遭遇短时强降雨、雷暴以及大风等强烈对流天气。这一天气现象可能导致城市低洼地区、地下通道、某些道路以及住宅小区出现积水现象,同时,部分山区和地质灾害易发点的风险等级也将明显上升。面对再次来临的猛烈降雨,保障出行安全显得尤为关键。以下这些重要提示,请您务必留意接收:

强降雨出行安全措施_出行提示_暴雨天气安全避险指南

一、 行前准备:掌握信息,备齐物资

出行前,请务必关注官方气象部门(例如中央气象台、当地气象局网站或APP)及应急管理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,以便掌握当前的雨情动态、风险区域(包括易积水点和地质灾害点)以及交通管制措施。请勿轻信非官方渠道传播的所谓“小道消息”。

制定安全行车路径,需尽量绕开已知的多水易积地段、地势低洼区、涵洞隧道、靠近山崖的道路以及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。行进过程中,应优先选择地势较高且排水条件优良的干线道路。在使用导航系统时,务必开启“实时交通状况”以及“积水位置提醒”功能。

3.检查车辆状况(驾车出行):

轮胎必须保持花纹深度充足且气压适宜,包括备用轮胎在内。磨损过度的轮胎在湿滑路面上极有可能发生打滑,导致失控。

出行提示_暴雨天气安全避险指南_强降雨出行安全措施

雨刮器需仔细检验其运作是否顺畅,以及其清洁效果是否达到预期。如发现胶条老化,应立即进行更换。

确保各项车灯(包括前大灯、雾灯、边灯、制动灯以及转向灯)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,鉴于雨雾天气能见度不高,灯光成为确保行车安全的关键要素。

刹车系统:雨天制动距离显著延长,确保刹车灵敏有效至关重要。

除雾功能:检查前后挡风玻璃及后视镜的除雾功能是否。

强降雨出行安全措施_出行提示_暴雨天气安全避险指南

车上应配备安全锤、便携式灭火器、反光背心、备用电源(或连接线)以及基础急救用品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可额外携带一些饮用水和食品。

4. 个人装备(步行/骑行):

挑选性能稳定且色彩明亮的雨具,如雨衣和雨伞,以便于车辆能够轻易辨识。应尽量避免使用伞骨过于细长或尖锐的伞,以防在人流密集或风力较大的情况下引发意外伤害。

穿着具备优异防滑功能的鞋款,请勿穿着拖鞋、凉鞋或是高跟鞋。

携带便携式手电筒或照明头灯,以便在停电或能见度极差时使用。

请确保通讯工具电量充沛,如需则随身携带充电器。同时,向家人透露出行路径及预估抵达时刻。

暴雨天气安全避险指南_强降雨出行安全措施_出行提示

二、 途中应对:谨慎驾驶,安全第一

(一) 驾车出行:

在湿滑路面上行驶时,要控制好车速,并增加与前车的距离:由于路面摩擦力减小,车辆的制动距离可能会增加到干燥路面时的两倍以上。因此,必须将车速降低(至少比平时慢20-30%),并且与前车保持比平时多两倍以上的安全距离。

合理运用照明设备:应适时点亮近光灯以及前后雾灯(在雨势强烈或能见度不足100米的情况下)。务必避免过度使用远光灯!在雨雾天气中,远光灯会引起光线散射,造成一片模糊,极大地影响驾驶者及他人的视线。双闪警示灯仅适用于车辆出现故障或事故需要临时停车时使用,而在正常行驶时开启双闪警示灯则可能干扰转向灯的指引,从而增加行车风险。

在驾驶过程中,应避免急速转向和猛踩刹车,转向和制动动作要力求平稳、柔和,以免车辆发生侧滑或失控现象。若车辆出现轻微侧滑,驾驶员需保持镇定,顺着侧滑方向缓缓调整方向盘,待车身恢复正直后,再轻柔地踩下刹车以降低车速。对于装有ABS/EBD等电子稳定系统的车辆,在紧急制动时,需持续用力踩住刹车踏板到底,系统将自动实施点刹,避免车轮锁死。

留意“水滑”风险:若车辆行驶速度过快且轮胎花纹排水效果不佳,轮胎与地面之间将产生一层水膜,致使车辆完全丧失抓地力,仿佛在水面滑行。此情形在雨天高速驾驶时尤为危险。若察觉方向盘变得轻盈、车身飘忽不定,应迅速松开油门,紧握方向盘,并避免紧急制动,让车速逐渐平稳降低。

9. 涉水行驶高度谨慎:

在评估水域深度时,请勿随意驶入积水地带。留意前方车辆通行状况,尤其是同类车型,或者亲自下车,利用工具(例如树枝)来测量水深。通常情况下,轿车在不超过轮胎半径(大约30厘米)的深度内安全行驶,而SUV则通常在40厘米以内。一旦水深超过排气管的高度,即便水未进入车厢,也存在熄火的危险。

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切换至低速挡(手动挡为1挡或2挡,自动挡则为L挡或S挡),控制好油门,确保发动机输出充足且稳定的动力,以均匀的速度缓缓前行。需注意,途中应避免停车、更换挡位或猛力踩下油门。

防止并排行驶:在涉水过程中,应尽量避免与其它车辆并肩前进,以免对方车辆激起的水花倒灌入本车引擎舱内。

车辆一旦在积水区域熄火,绝对不可尝试重新发动引擎。必须迅速切断车辆所有电源,并尝试将车推出积水区域,或者联系救援。再次启动引擎可能导致发动机因进水而报废,而且保险公司一般不会承担相关责任。

强降雨出行安全措施_暴雨天气安全避险指南_出行提示

遇到积水区域时,需警惕水面漩涡的出现,这往往意味着地下下水道井盖缺失,必须保持距离。此外,还要小心避开大型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强烈水花,以免这些水花涌入发动机进气系统或造成车辆瞬间失去控制。

留意行人和非机动车:雨中行人举伞、骑行者裹着雨衣,视线和听觉可能会受到影响。在经过路口、公交站点、人行横道时,必须提前降低车速,主动进行避让,并保持耐心等待。

(二) 步行与骑行:

在行走时,应优先选择地势较高的区域或人行道,尽量绕开低洼积水地带。若行走途中不得不涉水,应事先用工具探测水下的具体情况,注意避免踩到缺失的井盖、隐藏的坑洞以及锋利的杂物。

确保安全距离:请务必避开电力设备,例如变压器箱、电线杆、路灯杆和广告灯箱等,尤其是在积水区域附近,以防发生触电意外。同时,行走时不要靠近老旧建筑或临时搭建的围墙,以免遭遇坍塌危险。

确保安全:行走时步子要小,保持身体平衡,确保每一步都稳固。应绕行光滑的大理石和瓷砖地面,以及锋利的金属井盖。攀登或下降楼梯时,一定要紧紧抓住扶手。骑行过程中,速度要慢,尽量避免紧急制动,并尽量远离湿滑的斑马线和道路标线等油漆区域。

提升个人显眼度,选择色彩鲜明或带有反光标识的服装。在夜晚或是能见度不佳的情况下,应主动使用手电筒等照明设备,以便让驾驶者能够迅速察觉到你的存在。

(三) 公共交通出行:

确保充足时间安排:由于强降雨可能引发公交和地铁的延误或路线变动,务必提前出发,并留出平时两倍甚至更多的出行时间。

密切关注运营资讯,请务必利用公交应用程序、地铁官方微博或公众号等平台,及时获取线路的最新运行情况、停运以及改道通告。

请留意站台安全:在公交或地铁站台等待时,务必身处安全地带,保持与积水边缘的距离,以防车辆经过时溅起的水花。同时,在上下车时,要特别注意地面可能存在的湿滑,并紧紧握住扶手。

在地铁站内如遇水量激增或紧急疏散信号,请务必保持镇定,遵从工作人员的引导,有秩序地离开现场。

暴雨天气安全避险指南_出行提示_强降雨出行安全措施

三、 紧急情况处置:冷静应对,科学自救

车辆遇水被困时,若水位迅猛攀升,威胁车内人员安全,应立即作出弃车逃生的决定。立即松开安全带,尽力开启车门或车窗(电动车窗在断电前应尽快打开)。若水压强大,车门难以开启,应迅速用安全锤敲击车窗四角(非中心位置)以破窗逃生。破窗成功后,迅速撤离车辆,前往地势较高的地方。

在山区或河谷地带,若遭遇暴雨并听到异常的轰鸣声,或者观察到溪水突然变得浑浊并迅速上涨,应立即向与洪水、泥石流流向垂直的两侧山坡高地转移。切记不要沿着沟谷方向奔跑,也不要停留在河道中!寻找基础稳固的高地作为避险之地。

遇到人员意外落水时,应保持冷静以节省体力,并尽力抓住水中的漂浮物。若具备游泳技能,需留意水流的方向,然后缓缓游向岸边或固定的物体。若不擅长游泳,应采取仰卧漂浮的姿势(确保口鼻露出水面),并大声呼救。救援人员应使用绳索、长杆等工具进行间接救援,除非有十足把握,否则切勿轻易下水施救。

如遇身体不适或遭受伤害:应迅速移动至安全区域,避免雨淋并保持温暖。若情况紧急,可立即拨打120求助,或寻求周围人的帮助。随身携带的急救用品可用于进行初步救治。

四、 特殊人群关照:老人儿童,加倍留心

降低非必要出行频率:老年人、儿童、孕妇以及行动不便的人群,在暴雨天气期间应尽量减少外出。若确实需要外出,务必确保有健康的成年人陪伴在侧。

家长必须严格照看孩子,确保他们不在积水中嬉戏、不踩到井盖以及不接触带电设备。同时,老年人外出时务必携带通讯设备和身份证明卡片。

留意保暖措施:淋雨后应立即更衣至干燥之服,同时饮用温热之水,以避免感冒侵袭。

五、 社区与互助:守望相助,共渡风雨

关注社区成员:特别注意独居老人、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,一旦发现他们需要帮助,应主动上前询问,看他们是否有所需求。

在小区车库进行防汛工作或对地下空间实施封控等管理行动时,敬请各位居民予以理解并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协作。

遇到险情需上报:一旦发现道路积水严重、井盖不翼而飞、树木倒塌、山体发生滑坡等情况,应立即拨打当地政府设立的客服热线(例如12345)、市政、交警或应急管理部门的联系电话进行报告。

强降雨出行安全措施_暴雨天气安全避险指南_出行提示

六、 健康与卫生:雨过之后,仍需警惕

食品安全需重视,强降雨可能导致供水及水源安全受威胁。务必关注饮用水卫生状况,建议优先选择瓶装水或煮沸后的开水。同时,应避免食用可能因雨水浸泡而受到污染的食物。

环境要保持清洁,雨后要迅速清除住所附近的积水与废弃物,以降低蚊虫繁殖的风险。同时,要留意室内通风和除湿,防止物品受潮变质。

预防疾病,需重视个人卫生,保持手部清洁。遭遇积水时,应立即清洗肌肤。若皮肤有破损,应避免接触污浊之水,以防感染。同时,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态,一旦出现发热、腹泻等不适症状,应立即就医诊治。

城市面临强降雨的挑战,这既是对城市日常运作的考验,也是对公众安全的严峻考验。只有事先做好准备,增强安全意识,学会科学的避难技巧,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。市民朋友们需密切关注最新的天气警报和交通状况,将安全置于首位,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出行。若出行不可避免,务必严格遵守上述建议。让我们齐心协力,确保安全无虞地度过这场强降雨。风雨无情人有情,安全出行靠大家!

发表评论

(必填)
(选填)
(选填)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